足迹
隋唐演义后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陈庆之出场(第1页)

1.公然决裂徐州治所,彭城(江苏徐州)。元叉被杀的消息传到了徐州刺史元法僧耳朵里,他慌了神。元法僧深知一朝天子的道理,72岁高龄的他经历了好几任皇帝,依附过无数的权臣,就像一颗古树那样,在北魏的风霜雨雪中暗自生长,永不倒下。可这一次的政权更迭不一样,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元法僧认为这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机,他从乱世中嗅出了干一番事业的机遇。果然,胡太后开始反攻倒算了。胡太后重见天日后,随即派出了使臣张文伯,名义上是去徐州慰问安抚,实际上是去监视。见过特使大人,鹤发鸡皮的元法僧虽然垂垂老矣,但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懂的,他藏起内心的忧虑和谋划,挤出了一副让人难以拒绝的慈眉善目,张大人到此地有何贵干呢张文伯知道元法僧是元叉的党羽,面对元法僧这种官腔,他已经见怪不怪,撅了噘嘴,不露声色地答道:好久不见刺史大人,特意来看看。见张文伯回答不卑不亢,元法僧打算动之以情,他咽了咽口水,叹道:谢谢您的好意,老朽恐怕活不了多久了,哎。喔刺史大人何出此言张文伯扬起了眉头。朝中流言蜚语,都说老朽是元叉的党羽,哎,老朽已是半截入土之人,死前也是晚节不保呀。元法僧试图从眼角擦点泪出来,以表示自己的委屈。张文伯低下头陷入了沉思,在他看来,元法僧已经皮包骨头了,确实掀不起什么风浪,他恳切地问元法僧:都是老朋友了,您看有什么话需要我带给太后和陛下的一听张文伯这样说,元法僧的小眼睛开始迅速转动起来,像是老鼠看到了奶酪,立马止住了哭腔,他小心翼翼地对张文伯说:我打算带你一起去危就安,你能跟我避难么去危就安张文伯立刻警觉起来,怎么个去危就安哈哈哈,元法僧摸了摸自己的白胡子,如今太后淫乱,朝纲不振,叛军蜂起,流民四地,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你的意思就是要造反了张文伯冷冷地说着,瞪了元法僧一眼。元法僧见话都说这份上,他也就不再遮掩:张大人能与我一起共事么不,我宁可去死,也不背弃忠义!张文伯直接站了起来,嘴角都在颤抖。你个老东西,这么大岁数不想着保国安邦,还想着造反!张文伯开始教训起来,像训儿子那样。元法僧哪里受得了这个气,看样子这是谈不拢了,既然立场不同,只有撕破脸了。元法僧眼睛一闭,旁边早就准备好的士兵冲过来就把张文伯给宰了。元法僧见张文伯血流满地,知道造反行动已经坐实了,他毕竟是宦海浮沉一路走过来的,立马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嘛。他吩咐左右去把徐州行台高谅找来商议大事。高谅一到,看到地上躺着的张文伯,就猜出了事情的八九分。高谅出身渤海高氏,一个地地道道受过传统教育的汉人,从小就以忠孝闻名,元法僧找他商量大事是假,扫除障碍是真。遭到坚决反对后,元法僧拿着那把鲜血淋漓的刀,顺手朝高谅捅了过去。元法僧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公开称天子,定了国号为宋,同时派出儿子元景仲去出使南梁寻求支持。元法僧另立山头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魏皇宫。反了反了,这老东西!还没等元诩开口,胡太后先炸了锅。胡太后派出了安乐王元鉴带兵出征平叛,让在寿阳守城的李宪、郦道元二人前往彭城参与战斗。李宪出身赵郡李氏,名门望族,他是元鉴的岳父。正当元鉴大军气势汹汹向彭城靠拢的时候,萧衍也见到了元景仲。2.棋手岁月元景仲见到萧老头就磕头:陛下,胡太后陷害忠良,致使天下大乱,我父被迫在彭城起兵,试图以一隅之地对抗魏国的暴政;还请陛下开恩,救我父亲一救。萧衍可不管元法僧是造反还是起义,他只知道这是天上掉馅饼,为了掩饰内心的兴奋,他故意闭着眼睛不说话,大人物哪能轻易开口呢一心向佛的皇帝怎么能对这些俗事感兴趣呢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朱异。朱异不失时机地开口了:嘿嘿,恭喜皇上,去年裴将军寿阳大捷,今年又得到徐州归附的消息,此乃天意呀!朱异张着嘴,急切地看着萧衍,像是一个口渴的人等待着雨露一样。听到了朱异的话后,萧衍缓缓睁开了眼睛,他叹道:是时候去拯救徐州的黎民百姓了!随后,萧衍低下头陷入沉思:朕派谁去接应元法僧好呢作为一个名优秀的秘书,不能等领导需要的时候才想办法,而是要提前给领导拿出方案,朱异便是这么一位优秀的秘书。呵呵,陛下,微臣愿意举荐二人,必定马到成功。哦朱爱卿说来听听。进入朱异推荐名单的是北魏宗室元略、元树二人。此二人在北魏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在魏国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早年间投靠了南梁,得到菩萨皇帝萧衍的热情款待。此二人既是魏国宗室,和元法僧相识相亲,又对魏国朝廷有仇恨,他们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朱异自信满满,他觉得自己是最了解萧衍的人。好主意!萧衍向朱异传去了赞许的目光。萧衍正襟危坐,颁布了命令:朕令元略为大都督,全权负责军务,元树全力辅佐;令朱异为特使,入彭城抚慰······元略、朱异等人都领命,萧衍很满意地向大殿扫去。在大柱下有个精神抖擞的中年人突然将胸膛挺得笔直,眼光等着萧衍,二人四目相对,萧衍点了点头,接着说:令陈庆之为武卫将军,跟随大军接应元法僧。陈庆之字子云,今年已经42岁,他出身寒门,身材清瘦,眼角的黑眼圈也掩饰不住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蓬勃朝气。陈庆之昨晚又陪萧衍下了一整夜的围棋,韦黯等人早就抵抗不住困意,唯独陈庆之一盘接着一盘陪着萧衍。萧衍十分高兴,他以为自己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他差的就是这样一个棋逢对手的男人,他忍不住夸赞陈庆之:子云呀,你的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朕看好你呀!陈庆之陪在萧衍身边已经二十余年,官居奉朝请。奉朝请其实并不是官职,而是一种政治待遇,就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意思,其实是皇帝的近侍。二十余年来,陈庆之兢兢业业陪着萧衍,他的谨慎、沉默、忠诚一直是萧衍所喜爱的品质。但陈庆之内心那个声音从未停歇,那就是上场杀敌报国!陈庆之曾经无数次在心里练习这句话:陛下,微臣愿为国分忧,上阵杀敌!然而他从来不主动开口,不想让皇帝觉得自己贪功、轻浮,他在等一个机会。陈庆之觉得今晚正是机会,他在皇帝身边早就得知北方战场的形势,听到皇帝夸奖后,他发出了低沉的声音: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他郑重其事地跪了下去。萧衍正在兴头上,这么多年他从没听陈庆之提过要求,他很好奇陈庆之要什么。子云,你可是从来不向朕提要求的,你说吧!萧衍露出了微笑。微臣请求上阵杀敌,为陛下分忧。这一句话箭一般从口中射出来,他说完便朝皇帝磕头。哦,就这事儿呀,朕还以为是什么别的事情。听到皇帝的反应后,陈庆之立马充满期待地昂起头看着皇帝。萧衍拍着陈庆之的肩膀:你是朕的心腹,在朕身边这么多年,你的忠心日月可鉴;子云呀,如今北方大乱,正是你的机会。之前你一直没透露过自己的真实想法,朕都不知道你还有如此忠心!很好呀。陈庆之连忙继续磕头:只要有需要,微臣愿为陛下血洒疆场!君臣二人继续下了几局,不知不觉东方发白了,早上的风是最风情的,然而陈庆之丝毫不觉得冷,他只感觉有一股热血在全身涌动。听到皇帝的任命后,陈庆之连忙跪下领命谢恩。四十有二了,陈庆之,如今也该你建功立业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停对自己说着这句话。元略等人带着大军朝着彭城而去,北魏的出征大军还没有到,此时的彭城却引来了第一支作战部队,领头的是元显和。3.出手不凡元显和是徐州的长史,也就是刺史的属官,他也是北魏宗室,辈分上来讲,元法僧是他的叔祖。元显和空有一番热情,打仗却不是好手,三下五除二就被元法僧擒获了。看元显和是青年才俊,又是自己同宗,元法僧不禁亲热地拉住元显和的手:你我本是一家人,你是年少有为,老夫看你将来必成大器,跟着我干吧。元显和从鼻子里喷出一个哼字来,满脸不屑地说:你我都是皇亲贵胄,如今却叛国投敌,你没有罪恶感么元法僧要继续示好,却被元显和打断:我宁愿做忠义鬼,绝不做叛徒!说完,元显和就闭上了眼睛。元法僧知道他的意志是不可扭转的,叹了一声气就吩咐手下把他拉出去砍了。这时,手下报告元法僧,说是南梁的援军来了。元法僧喜出望外,他内心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不过当他看到元略等人狼狈不堪的模样后,那块石头重新又悬在了胸口。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山王。中山王是元略的封号。元法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元略身边就只有二三十个人。我们······我们在城南遭遇了元鉴的埋伏,军队被打散了。看元略满脸的尴尬,他的副手元树先开了口。看来,我们只有从长计议了。元法僧知道情况后,无奈地自言自语。朱异陪着笑说道:老将军别担心,陛下一定会再派援军来的。兵贵神速,我建议咱们发动突袭,出其不意!四人同时转向了说话的陈庆之,脸上都写满了问号,他们对这个战场新人一无所知,自然对他的话充满了不信任。哦,说话的这位是皇上钦点的武威将军陈子云。元略朝着元法僧说着。陈庆之握紧了身上的佩刀,他仔细给大家分析了元鉴等人的心理:他们远道而来,刚刚打赢了我们,现在应该正在庆功,绝对想不到我们会杀回马枪。元法僧将信将疑地打量眼前这个一身白袍的年轻人,随后,传令兵就带来消息,说是魏军正在大摆宴席。好,元法僧用拳头砸在案几上,他转向陈庆之:那就劳烦陈将军走一趟了。来人呀,把酒斟满,老夫要为陈将军敬酒。不必了,陈庆之连忙摇手,他继续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声音:战机不容贻误,各位,我去去就回。陈庆之带了城中500壮士就出去了,元略、元树二人开始了议论。陈庆之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侍从罢了,这次随军出征,说不定就是来监视我们的······是呀,是呀,皇帝还是对我们不放心。可他怎么会主动要求去作战呢还没有哪个监军是愿意主动去当炮灰的。嗯嗯,我也想不通,他确实让人费解······元法僧不了解陈庆之,只是在一旁喝着茶,和朱异先聊着徐州的风土人情。报,陈将军大胜而归!二人的讨论被传令兵打断了。元略、元树二人互相看了看对方,眼睛瞪得像死鱼一样,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陈庆之带着一身血迹推开大门,径直朝着大堂走来,他拱手道:魏军已经大溃败,元鉴单骑逃走。元法僧连忙过来扶起陈庆之,关切地问道:子云,你这满身血迹······哦,不用担心,这些都是敌军的鲜血。陈庆之的表情依然是那么沉着冷静,元略二人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给陈庆之喝彩。子云果然是出手不凡!几人异口同声地说。在宴席上,元法僧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如今魏军大败,他们必定再派大军前来,我这小小的徐州肯定不是对手······4.元法僧南逃大家都陷入了思索,没了主意。朱异开了口:依老将军之见,应当如何元法僧马上转忧为喜,他自以为高明地说:老夫想着入朝参见陛下,陛下另派皇族来镇守徐州,这才是两全其美之策。元略对元法僧的印象并不太好,虽然同为南梁的降臣,但他觉得元法僧毫无操守可言,自己刚称了帝,这会儿又要向萧衍称臣,就像称帝的事没发生一样。可元略并不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毕竟自己吃了败仗,只得同意。元法僧早就打听好了朱异和萧衍之间的关系,所以金银珠宝已经让朱异不停为元法僧说话。在朱异的坚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了元法僧的意见。看到元法僧的上书后,萧衍频频点头,他觉得元法僧很懂事;当他看到陈庆之的表现后,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眼光。萧衍派人快马加鞭到徐州传达旨意:令陈庆之护送元法僧回朝,元略等人戴罪立功暂时留守徐州,等待朝廷新任徐州刺史。元法僧到达建康后,萧衍十分高兴,他这些年接收了北魏大量的降臣,他相信迟早有一天,整个北魏也会被他收入囊中。朱异在一旁不停夸奖元法僧如何如何忠心,听得萧衍连连点头。元法僧被封为开国公,食邑五千户,儿子元景仲被封广州刺史。跟随陈庆之军队回来的,有一个特殊人物,他叫杨忠。父亲在中山战死后,自己流落到了泰山一带,他看到陈庆之的英勇后,仰慕不已,决心参军南下,谋求功业。最让萧衍刮目相看的是陈庆之,陈庆之坚毅如铁的眼神给萧衍留下深刻印象,认为陈庆之心中还有无穷的力量,应该给他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陈庆之应该继续去前线历练,他应该是护送新任徐州刺史的最佳人选。萧衍心里默念着。正当萧衍在考虑镇守徐州的人选之际,次子豫章王萧综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萧综的每个字都像钉子那样,准确无误地钉在了地板上,他是那样坚决,那样渴望上前线。萧衍从儿子的眼里看到了为国分忧的豪情壮志,而萧综眼里却是熊熊怒火,一把想把萧衍和他的帝国烧成灰的怒火······